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3章夫人小妹 (第2/2页)
n_61">队发展多了,人人各一方,容易形成地方的割据势力。当年唐王朝在安史之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就是这样的形势造成,最终架空了朝廷。大清初建的时候,三藩也是个例子。” “你的意思是取消地方队或把他们收回朝廷所有,由朝廷统一指挥?”“这只是小侄的一人之见,不登大雅之堂,如果传出去,吴大帅不但不会收留小侄,也许小侄的命也将保不住。 老先生,这实在是小侄的信口开河,不必往心里去。”袁世凯自知言多必失,又不知这位刚刚结识的老先生到底是个什么角⾊,本打算通过自己的一番慷慨陈词让这位老先生赏识,将来能在李鸿章面前保举一下。 却不料,这一说到奋兴之,竟留不住口,这才急刹车为自己开一下。醇亲王听了笑笑说道:“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你我今虽初识,但如同故人,你也别把我看瘪了,我也不是那种人,靠暗打报告往上爬的人。” 醇亲王里这么说着,心头却在翻腾,想不到,这人如此年轻竟有这等见识和远谋,真是人不可貌相,海⽔不可斗量。 我奕譞如今虽然贵为亲王,但朝形势也是一⽇多变,袁世凯这等有雄才大略之人不可被他人所用,我不如趁他怀才不遇将其收留府上,将来他必定感我,为我出生人,效⽝马之力。 想到这里,醇亲王又举杯与袁世凯对饮一杯,颇带几分醉意他说:“袁贤侄,你的事就包在我⾝上,李鸿章那边,我还是有几分薄面的。” “那就多谢老先生了,只是世凯还没有请教…你尊姓大名,叫世凯今后如何找你?”醇亲王笑眯眯地说:“实不相瞒,在下,新觉罗奕譞。” 袁世凯听了之后,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,口诧异道:“难道你就是醇亲王?”醇亲王点点头,“正是”袁世凯当即要给醇亲王见礼,醇亲王连忙拦住,“世凯小侄,在这种场合,礼节就免了吧,我想听的就是这种直言。” 袁世凯心道:“想不到这个人居然是醇亲王,看来我走运了,遇到这个家伙,正好可以帮我一把,现在朝廷站住脚,然后再慢慢想办法飞⻩腾达吧,对了还有一件事,那个未来的光绪皇帝,可是醇亲王奕譞的三儿子,这件事…还可以做做文章。” 落座之后,二人继续饮酒。两杯酒下肚,醇亲王叹了口气说:“这大清朝的江山,如今是内扰外患,内部的一些教匪尚不⾜成气候,可这外势力一个个虎视耽耽,岂不令人忧虑?” “王爷说的是,洋人一天比一天放肆,他们船坚利,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一步步⼊我们大清朝内部,长此以往,可就要坏大事了,可当今朝廷的员官就是不引起醒!” “不是不醒,咱们没办法阻挡他们的船坚利呀!”醇亲王颇带几分伤感地摇头摇说道:“王爷,红⽑洋人能造。 船只,咱大清也可学习他们嘛!”醇亲王摇头摇,“难哪!这可不是闹着玩的,谁敢担保不出问题,上那么多银两再出了问题,谁负责?” “造不成,可以买洋人的,我们大清学着用也比没有强,买洋人的东西再来对抗洋人,这不就是当年魏源在鸦片战争时提出的‘师夷长计以治夷’吗?他的话多有道理,可就是没人听?要是咱大清有舰,有海,还怕洋人吗?” “你说成立一支海上队?”“对!”醇亲王不置可否地又端起酒杯说:“唉!不瞒你说,以前我也有此想法,并上奏朝廷实施,皇上还没来及批下来,最近皇上心⾎来,又要重建圆明园,和我吵了一架,我这心里头也正烦着呢。恰在这时,早有几名醇王府的家人找来。 原来六名轿夫回家报告醇王七福晋不愿坐轿,上街走走,说不多久就回府。七福晋唯恐王爷在街上有个闪失,眼看天已掌灯仍不见王爷回府,便急忙派人沿街四寻找,就一路找到这里来。 袁世凯和恭亲王分手之后,回到驿馆,宝⽇龙梅和沈家见他一副兴⾼采烈的样子,就问其原因。袁世凯说:“大嫂,夫人,小,你们猜我今天和谁喝酒了?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